8811时许,记者接到市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赵守祥打来的电话:“日本NHK媒体的两位记者正从潍坊火车站赶往寿光,目的是专程探寻和了解秦始皇筑台观海遗址发现过程。”记者接到线索后便进行了随访。

日本决定拍摄秦始皇东巡专题片

  据赵守祥介绍,前段时间日本NHK电视媒体的张晓黎突然打来电话称:“中央电视台和日本国家电视台正在联合摄制一部关于秦始皇东巡的历史专题片,在网上搜索资料时,得知寿光曾出土秦始皇东巡时筑台观海的遗址和大量实物。根据专题片拍摄需要,我们需要到寿光实地探寻和了解一下。”

  由于事关涉外交流,赵守祥向市委宣传部作了汇报,询问和了解了应注意和把握的事项。

  8812时许,日本NHK电视媒体张晓黎和田原靖士等一行三人驱车来到寿光。介绍中得知,张晓黎,日籍华人,原籍陕西,毕业于陕西外国语大学,曾供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流学日本京都大学后加入日本籍,在NHK电视台国际部工作。张晓黎同行田原靖士,系日本NHK电视台的导演,曾在北京大学留学。

  张晓黎介绍,秦始皇东巡这段历史在日本民众中广为流传,适应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需要,日本NHK电视台决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秦始皇东巡历史文化展,并决定拍摄一部长约50分钟的大型专题片。张晓黎说,田原靖士来到中国后,他们一同先去考察了辽宁省秦始皇东巡的遗址,然后又考察了河北省的遗址,才辗转来到寿光。说到这里,张晓黎拿出从网上搜集整理的有关秦始皇东巡的一本厚厚的资料向赵守祥介绍。

  由于行程紧张,在与两位日本客人简单用过午餐后,赵守祥便将20099月发现秦始皇筑台观海遗址过程详细介绍了一遍。

秦始皇筑台观海遗址确凿无疑

  据赵守祥介绍,20093月至6月,他参与了益都侯城文化遗迹图的绘制工作。在民间进行文化遗迹调查过程中,获悉几年前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出土了上百件青铜编钟。对当地历史颇有研究的他马上就联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秦始皇东巡。这么大批的青铜编钟出土,应该与此事有关。

  这批青铜编钟出土后散落到民间,赵守祥几经周折才征集到了几件青铜器。后经潍坊、山东省博物馆、山大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数位专家鉴定,这些编钟确实是秦汉时期的,这更加证实了赵守祥最初的想法。

  当时,知悉赵守祥等人正在参与益都侯城文化遗迹图的绘制工作,营里镇黑冢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梦尧给赵守祥打来电话说,村中一农户家的藕池里,在用脚踩藕时发现了一些青砖,看起来不是古墓就是古建筑。赵守祥闻讯后马上赶往现场进行了查看,随后他又邀请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到现场进行了发掘。在抽干了藕池的水后,村民挖泥挖到距离地面约4米深处时发现了好些排列整齐的青砖,孙敬明当场得出结论,这应该是古建筑物的遗址。后孙敬明进一步确认,藕池中挖掘发现的青砖为秦砖,遗址为秦汉时期古建筑物的遗址。

  说到此处,田原靖士通过张晓黎翻译道:“如何确定出土青砖的遗址就是秦始皇筑台观海的遗址?”赵守祥接着说,发现秦汉古建筑遗址的黑冢子村与史料上记载的秦始皇望海台地址一致。为证实就是当年秦始皇东巡时所筑的望海台,他又查阅了很多的史料。其中《寿光县志》就有关于望海台的记载:望海台,又名望海崇台,俗名黑冢。地址在道口乡西黑村(今寿光市营里镇黑冢子村)侧,此处即汉平望县城旧址,俗名圣母台。

  说着赵守祥又打开随身携带的《中华文祖仓颉》一书的一篇文章说到,在历史上望海台也是寿光的八大著名景观之一,明万历进士、山西平阳府推官张模蹇滴跄昙湎亓钛县氛氐群枚辔娜四土粝铝烁栌酵Lǖ氖母韪场:谮4逡淮迕裎抟庵蟹⑾种芪锸系囊豢楸厦婷魅沸醋拧昂谮7勤#低Lㄒ病薄?

  田原靖士和张晓黎听后,不停地点头默许。

出土的铜璧只有皇帝官员才能用

  田原靖士又追问,发现的青铜器又如何确定是秦始皇祭海用的礼器?

  赵守祥介绍,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之秦族为嬴姓,是寿光历史上的益族之后(伯益助舜治水有功,赐姓为嬴,为嬴姓之始),秦始皇选择在寿光祭海,一是因为寿光濒临渤海的特殊位置,二是也有追祖念宗的愿望。公元前219,秦始皇即位后进行第一次东巡,路线是:咸阳-峄山-泰山(祭天)-梁父山(祭地)-临淄-黄县-芝罘山-成山头(祭日)-琅琊台。虽然路线上并没有注明“寿光”这一站,但是从史料上看四次东巡中,史载秦始皇唯一筑的台即是位于寿光的望海台。因此,当年秦始皇在从临淄到黄县的路上应该在路过寿光时举行过大型的祭海活动,秦汉驰道图上也明确注明,当时在北海(现渤海)南岸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驰道,刚好经过寿光北部。

  赵守祥说,因为望海台遗址的位置距离编钟等礼器出土的位置有十几公里之远,可以推测当时秦始皇应该是一个人登上望海台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同时,他的一些随从乘坐海船,从望海台下的水道划着满载祭品的小船驶入大海,然后将祭海用的编钟、铜璧之类的礼器按照一定的仪式沉入海中,作为拜祭海神的礼物。祭品都是青铜材质,不易在海水的冲刷下做很大的移动。因此,现在出土这些青铜编钟的位置应该就是当年沉祭品的海域。

  听完介绍,看到田原靖士和张晓黎二人仍有些疑虑不解,赵守祥看了看时间说:“走!咱们一起到办公室看看实物。”

  在商务小区办公室,赵守祥端出一个盒子,打开层层包装,将里面的器具一一摆放在桌面上。赵守祥介绍说,这些青铜制品包括七个编钟、六枚铜璧、一个铜圭、一片铜圭残片。其中七个编钟为两大五小,两个大编钟的规格基本相同,五个小编钟的规格也基本相同。

  看到赵守祥拿出其从村民手中收藏来的青铜编钟等实物,田原靖士和张晓黎,顿时呈现出特别惊讶好奇的神色。张晓黎说,他参观过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包括我国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都没有见过此类实物,今日得见真是饱眼福了!在征得赵守祥同意后,他们用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摄着。

  “你看这些编钟,里面的翻砂土还没弄出来,敲起来怎么会有声?肯定不是实用的乐器。”赵守祥拿起一个编钟指给田原靖士和张晓黎介绍到。

  记者细细观察每个编钟时,发现除一个大编钟和两个小编钟是空心外,其余四个都是实心的。赵守祥介绍说,这些编钟应该不是乐器,不能用作演奏用,而是专门用来祭祀的“一次性”的礼器,因此才会出现翻砂土残留内部的情况。

  赵守祥说,“长”在出土编钟表面的贝壳证明,这些青铜礼器沉入海底多年。专家们推断,这是当时帝王用作祭海用的礼器,这也与滨海经济开发区和寿光市北部沿海民间流传的秦始皇曾东巡至此筑台祭海的传说相符。

  关于铜璧和铜圭,赵守祥解释说,秦汉时代,所有的金属都被称为金,当时铜制品与玉制品一样贵重,只有皇帝和官员们才能使用,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青铜编钟、铜璧、铜圭,秦汉时期谁会有资格使用规格如此高的礼器用作祭祀呢?经专家确定:只有帝王有资格使用青铜编钟、铜璧、铜圭等礼器用作祭祀天地山川海洋之用。

  为了进一步向田原靖士和张晓黎介绍当时发现观海台遗址的情况,赵守祥从办公室搬来四块青砖。“这都是我从寿光望海台遗址上带回来用作研究的秦砖,此前埋在距离地面约4米深处的地方。”赵守祥说。

  “看,这四块砖都是这样,一面非常光滑,一面就比较粗糙。由此推断,这些砖不是建筑用的,而是铺在地面上的,类似于现在的地面砖,光滑的一面当初应该是朝向上面的,而粗糙的一面则是朝下的。”赵守祥指着其中一块青砖凹进去的印迹说:“这些痕迹可以看出是经过长时间踩踏踩出来的。”

  听到这里,田原靖士和张晓黎二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提出9日上午到营里镇黑冢子村和滨海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双河村北的编钟出土地实地探寻。

  9日上午,赵守祥带领记者一行,又驱车到营里镇黑冢子村发现秦始皇筑台观海的遗址,以及滨海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双河村北编钟出土地分别进行了实地探寻。田原靖士和张晓黎参观完后对赵守祥说,此次沿秦始皇东巡路线进行前期的探寻和考证,没想到寿光之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像。他们纷纷向赵守祥等陪同人员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据悉,田原靖士和张晓黎,将继续沿着秦始皇东巡的路线进行前期探寻,待考证结束返回后,日本NHK电视台将拿出完整的拍摄方案。征得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同意后,他们将率团队进行拍摄。

记者 冯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