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 朱钟泉



  对于“臭脚米粉事件”,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在得知网帖上的内容后,我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排查。”后据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67日中午,经道滘镇米粉协会协助,确定涉事企业为东莞市道滘同成米制品厂。企业负责人向执法人员承认,当时由于工作忙乱,忽视了对员工的管理,网帖曝光后已主动停业整顿,并于前日对全体员工进行集中培训教育。

  近些年,网上发明了一个词叫“易粪而食”,就是说,我们互相投毒,你用光脚踩着米粉你自己不吃,好吧,你午饭的煎饼果子就是用生虫的面粉做出来的,鸡蛋都是过期的,夹的香肠是病死猪做的……人人都不讲良心,社会越来越坏。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监管部门工作不力,几乎所有恶性事件,都是这样一个套路:群众举报、媒体报道、形成舆论,然后监管部门才跟进查处,鲜见有监管部门主动查出重大问题的,为什么?因为出现问题,监管部门鲜有连带责任,对管理部门没有追责制度,就没有责任感可言。

  其次,犯法成本太低。出现重大食品安全的企业,除了被市场所抛弃死掉之外,一般的处罚不就是停业整顿吗?如何整顿?我觉得无非这样几个步骤:开个会,通报情况,出问题企业表个态,报一下整顿计划,完事交一份整顿报告。企业本身回去给员工也开个会,严重了开除几个临时工,再罚款一下车间主任或分管副总,还能怎样?所以企业主不会有多大的损失,大不了换个企业名头,继续生产。黑心企业之所以生产黑心食品,根本原因是企业一把手黑心,不是员工黑心不黑心的事。企业老板违法成本低廉,就不会对处罚畏惧。就算被查出问题,内心也不服气,要么认倒霉,要么更努力做好攻关。

  诚然,生产黑心食品的企业昧了良心,可是良心岂能仅仅依靠道德树立起来?生产黑心食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病根不在道德上,而在利润上。要治这种病,唯有一种办法,罚得他倾家荡产,永远驱逐出食品行业。整顿问题企业,不如清理行业蛀虫;树立行业形象,唯有重拳出击。

  微信成为现在生活的一部分,在“朋友圈”里,最能引发共鸣、又经常被转发的消息就是食品问题。按照这些消息的说法,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放心食用,人人自危。友善的相互提醒反而加重了人们对食品的猜忌,不管外表如何鲜美的食品,不管是多么有名气、有实力的企业,都不能让人放心,仿佛任何一家食品企业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迟早都会出问题。对食品安全的这种不信任感,被无限放大。按照这种思维,今天查出了一个东莞,其实“西莞”、“南莞”、“北莞”的不也一样吗?所有食品加工厂都差不多,员工素质低、生产工艺落后、管理不配套……哪一个企业都有这样的客观条件,把这些企业全部关停现实吗?关停之后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吗?不能,也许生产更加混乱。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依靠监管,整顿企业不如整顿监管部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