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日,今年高考录取的首场重头戏—普通文理类考生填报志愿开始。今年是平行志愿开始的第二年,六个志愿的填报能让“分数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利益。怎么填志愿、去那个大学、选择什么专业、留在哪个城市、以后如何就业……这一连串的词语伴随着高考,烙在了每个学生、家长的心里,对于很多人而言,高考与志愿是他们人生的重要拐点与转折。77日,记者采访了几位高三毕业生与高考过来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怎么填志愿:好学校与好专业

 “我的高考分数是649分,虽然超出一本线40分以上,但报考山大的财经类专业都觉得有点悬乎。为了保险第一志愿是山东财经,二三志愿是中国海洋和中国石油大学。”寿光一中毕业生张倩告诉记者。

 “我是2007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644,报考的山大,毕业后做行政。我觉得专业与学校都很重要,除非定向需求的冷门专业。工作之后,一般人会问你哪个学校毕业,但很少会问学哪个专业。”毕业于现代中学做行政工作的殷女士告诉记者。她表示名校与热门专业选择上,最好还是均衡考虑,不要选择太冷门的专业。

 “像汉语言文学、财经、英语这样的传统专业一直很热门,企业就业、考公务员都占优势。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思量清楚,广播电视新闻学与新闻学就有很大出入,编导类专业报考公务员就有很大限制。”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韩胜男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加的当下,不管是热门还是冷门专业,只要就业前景好,就能成为重点。“就业率”成为七成家长为孩子挑选专业的导向。但采访中不少“过来人”表示,名校的招牌在社会上依然吃香。

去哪上大学:省内与省外

 “报考专业最纠结是处于一本、二本线边缘的学生,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相比之下,这类考生选择省内本科院校热门专业的风险高,而转向省外院校,同样的分数更容易选择好学校与好专业。”潍坊科技学院招生办的孙老师告诉记者,她认为不管是去省内还是省外上大学,差别不大。

 “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想离家远点,去大城市去外省去看看。大学四年,其实在哪里读书都不重要的。在省内的未见有多棒的人脉关系,在省外的也未必白在那个城市呆过,除非毕业之后留在那个城市,学校与本地同学会给予帮助。关键还得靠自己。”毕业之后,回到寿光“淘宝”自主创业的店铺老板薛吉告诉记者。

 “软件园的不少公司都对潍坊科技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些实习多数是有偿薪资的。以我们动漫后期处理为例,实习生画一幅的价钱和工作人员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希望本地学生过来实习,现在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谁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外地。外地学生基本留不住。”软件园动漫产业的金老师告诉记者。

 “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大学生都要多实习多积攒经验。毕业之后多关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刘洪波告诉记者,当年他的高考分数也是超出一本线30分左右,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外省招生人数虽少,但是同等分数下学校与专业都比省内强,他认为分数低的同学可以考虑省外院校。

毕业后:回家乡还是去大城市

 “我们班33个人,1个本地的。毕业之后5个人留在了青岛,1个选调生,剩下的不是去了济南、武汉、烟台这些比较大的城市,就是回了家乡。”今年刚毕业的徐帅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出版编辑专业,她认为像出版类专业还是大城市有发展前景。

 “家长总觉得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其实不一定。像在北京,一份大碗拉面的价格也是十块钱,你在东郭市场吃一碗米线也要十块。但是同样的会计职位,在北京的收入7000元左右,单位还提供住宿。我觉得发展事业还是在大城市,坚持过那几年就能留下了。”在中铁集团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调查过程中,在老一中小区附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户“5060后”居民,其中一个小区内的两户人家具有鲜明对比。小区张大爷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路“学霸”,高中毕业之后本硕连读,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学美国,并在国外定居,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但是时间久了,张大爷心里觉得不舒服了。

 “孩子在国外好是好,但是儿子一年回国的次数没几天,我们也不能到国外去生活。小区的邻居都拿我们家孩子当样本,但是我们现在就羡慕楼上的小子。”提到儿子,张大爷一脸无奈。他说,楼上孩子高中毕业后就在西关市场做蔬菜批发的生意,现在有车有房有媳妇,没事经常带着孩子回家看父母,独生子女还是在身边好。

 调查中记者发现,毕业之后属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回到家乡的居多。不少人表示,以孩子事业为重,但是他们也觉得除非在外地有两套房,日后养老是个问题。

记者 张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