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舌尖上的中国2》刚播完不久,其诱人的画面、动人的解说,又勾起了不少人的胃部冲动。然而,五味俱全的不仅是食物,如今的楼市也同样容纳着各种滋味,交织着酸甜苦辣。

酸:追求完美错失了良机

2007年开始,在单位干会计的张先生就计划着买房,然而,挑挑拣拣犹豫再三,最后买到了房子却也付出很大的代价。“当时房价有个拐角,还以为会继续下跌,又加上对房子挑剔。”

张先生说,他一直住单位宿舍,面积有些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感觉房子越来越不够住。于是,07年初张先生便起了购房的念头,开始四处看房。由于有房子住着,所以他对未来新房子的期望值也很高,总觉得既然是花钱了,就得各方面都称心如意。几年间,市区的楼盘看了一个又一个,不是地点太远了,周边配套不齐全,就是户型不合适,张先生总是迟迟不肯出手。

就这样,在犹豫间,我市的房子从二千多每平方,一直涨到四五千,楼市的变化已超乎了人们的预期。眼看着房价不断上涨,再不出手就买不起了,张先生有些坐不住,匆匆忙忙抢购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总房价40多万元,几乎耗尽了全部积蓄。虽然房子买下了,但想起这些年千挑万选,从便宜到贵的购房经历,张先生心里满是辛酸,无限感慨。

甜:无心插柳买了房

说起市民于先生的购房经历,真有点戏剧性。于先生在我市某单位工作,居住的是单位的宿舍,面积不算大,但足够三口之家的需要。因此,于先生也没有想过换房。直到08年初,于先生的亲戚在我市买房。由于对寿光不熟,于先生夫妇俩便陪着亲戚四处逛楼盘,一时间充当了购房者的角色。在帮亲戚挑选房屋的过程中,于先生无意间在南环路上看中了一套房子,地段、楼层、面积、采光等均符合他的预想。于是,于先生便与亲戚一起购置了南环路一套房产,成了名符其实的购房者。

回想起当初购房的经历,于先生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要不是陪亲戚看房,可能这辈子也想不到换个房子住。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做出买房的决定。或许,正是这份没有考虑太多的“冲动”,才让于先生抓住了瞬间的商机,买到了令人称羡的“靓房”。如今,于先生买的那套房子从二千多一平方,现在已涨到了五千多。

苦:存款速度追不上房价

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几十万块钱,前几年可以买一套小面积的房子,如今却只够半个房子,不少80后年轻人有这种的感受。处在工作初期,这部分人群经济能力较弱,面对涨幅过快的房价,他们意识到房价打败了收入的增长速度。

刘超,在我市一家单位上班。刚毕业的时候,他的理想是通过自己努力,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尽管几年的努力工作积攒了一些钱,但房价也在不断攀升。提到自己买房的经历,他就不断地叹气,“存款的速度永远追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刘超说买房子的钱不是个小数目,父母的积蓄,自己的积蓄,还有银行的贷款……所以还是得三思而后行。

辣:赚的钱多半交给银行

买房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有了房子是否就意味着幸福的生活呢?在目前房价远远超过普通百姓工资水平的情况下,购房背后的辛酸和苦涩似乎便不可避免地演绎着。张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张辉是我市企业的一名职工,他是在2010年买的房子,当时,我市的房价几乎处在了顶峰。因为父母考虑到他结婚,没有房子实在不行,就催着在弥河西岸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的房子。他跟家里东拼西凑交上了首付,又靠亲戚朋友帮助凑齐了装修费,终于算是把房子给买下来了。虽然有了房子,但是每月三千多元的贷款让张辉倍感沉重。张辉说,他的妻子是公司的普通员工,每月工资就二千多元,而他每月的收入也只有三千多块钱,交了房子的按揭和水电费后便所剩无几了。现在他们必须处处开源节流,生活的日常开支能省就省。“最担心的是将来有了孩子,那花销就更大了。”  

 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