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又叫盐巴。盐巴这种叫法,现在大多停留在年纪稍大一点人的口中,或离城市较远的乡下。现在城里的年轻人们都不这样叫了,到商店里去,都说“买包盐”,若还说成“买包盐巴”,便显得有点土。而且,现在的商店里,假如还有可能出现缺货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什么都可能缺,但这盐大约是最不可能缺的。在年轻人们的眼中,盐这种东西,应是最平常、最司空见惯、也最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了。若时光倒流回去五、六十年,盐在乡下,它几乎和黄金一样贵重,有人相信么?

  建国前,我们吃盐,主要是吃岩盐。岩盐取自于岩石之中,据说是由古代的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的。小时,吃饭时几乎家家吃的都是涮盐。涮盐这是我现在临时取的叫法,当时怎么叫,忘了。所谓涮盐,就是用根细麻线将盐捆紧了,吃时将盐在菜里急急地涮上一圈后赶紧提起。那时吃菜,不讲究四碗八碟,也讲究不起,一般都是汤汤水水的一锅,麻线捆块拇指大小的岩盐在锅里蜻蜒点水似的急溜溜涮一下就算给菜放盐了。在那时,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这盐能在锅里多呆一会儿。

  涮盐的权力,一般掌握在家里地位最高的人手里。锅的上方,都有个悬挂着的小钩,用树的小树丫做成,离锅有两三尺高。盐涮完后就挂在钩上,让附在盐上的汤水好往锅里滴。吃完饭,盐也要收起来,以防馋嘴的小孩趁大人不注意时去舔吃。

  吃盐终于可以敞开了吃,在我们那个小镇,大约是建国后两三年的事,但吃的还是岩盐。盐只能由国营商店卖。商店里的盐一砣一砣的,大的两三百斤重,小的四五两,只要有钱,可以随便买了。买回来后,也不用再拿麻线捆起来涮,而是放在擂钵里舂成盐面,吃时洒在菜里,全如现在一般。后来政府宣布,不再吃岩盐了,改吃海盐。那时的海盐也不像现在的盐,颜色要黑得多,仍是颗粒状,一般只有黄豆大小,还是要舂成面来吃,但比舂岩盐方便得多,而且没了岩盐的苦味,所以海盐一上市就很受欢迎。